中藥的介紹
相信大家提起中醫就一定會想起中藥,首先,讓我們了解一下中藥的起源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言簡意賅地總結了藥物的四氣五味,有毒無毒,配伍法度等基本原則,定下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。
四氣五味
四氣指 寒、熱、溫、涼四種不同藥性,又稱四性。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、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,而五味則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,如 辛,甘,酸,苦,鹹 。由於每種藥物都同時具有性和味,所以必須將兩者綜合起來看,才能準確地辨別藥物的作用。因此醫師會根據你的身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治療,所謂對症下藥。
內服中藥劑型
包括:茶劑、顆粒劑、散劑、丸劑、片劑等。而現時大多中醫館都會使用顆粒劑,不但能夠省時省力,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病人不會控制火候,導致藥效流失,達不到預期治療效果。中藥顆粒劑為中藥飲片或特定處方提供了穩定和安全的藥效。
誰可以使用中藥?
醫師會針對病人體質和發病情況挑選最佳的藥物組合。若病人體質虛寒,醫師會在中藥中加入人參作補氣作用,加入熟地作補血養血的作用,再加上溫補的黃耆、肉桂,成為溫補氣血的進補良方。若病人是內火旺和熱氣的體質,則會加入地皮骨,具有凉血除蒸、清熱降火等功效。
服用中藥需留意
第一,服藥時間。一般而言,滋補類藥物宜早晨空腹服用,有利充份吸收。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,適宜飯後服用。治療脾胃病的藥物,宜在兩餐之間服用。睡眠類藥物宜睡前服用,驅蟲藥應隔夜服用。
第二,服藥方法。大多數藥物都是溫服即可。治療外感寒證或內寒裡證時,宜熱服。一些熱症或臨床上出現的真熱假寒症的時候,可以冷服。頓服是指一次性將藥服完,以利迅速發揮藥效。頻服是指根據病情,不同時段服不同濃度的藥液,分數次,頻頻飲用。這種服法多用於咽喉病患者。
第三,服藥次數。一般的服藥次數是:每日一劑,分二至三次服用。而病情較輕的慢性病,可隔日一劑。總結而言,請聽遵醫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