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是什麼?
艾灸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的其中一種,其歷史可以追溯至戰國時期,而其原理是點燃由艾葉製成的艾絨、艾條和艾段等物質,來熏燙人體經絡腧穴部位。《本草綱目》曾提及到:「艾灸則通透諸經,而治百種病邪,起沉疴之人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」由此可見,艾灸從古時便被認為可以達到通經絡、治百病的效果。
艾灸的好處
艾灸的好處可以分為最主要的三部分:溫通經絡、扶陽固脫和養生。
【溫通經脈】
艾灸主治陰證和慢性病寒病的治療,透過燃燒的陽氣達至肌膚,再循經行氣,可溫通諸經、逐寒濕。主治人體陽氣不足的四肢發冷、脾胃虛寒造成的腹瀉或腹部隱痛、女子宮寒或痛經和關節冷痛的陰寒偏盛等症狀。
【扶陽固脫】
陽氣不足會進一步造成氣虛下陷的問題,如乏力困倦、器官下陷等問題,艾灸可以提升人體正氣,扶正補氣的作用。
【養生】
《扁鵲心書·須識扶陽》說:「人於無病時,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門、中脘,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余年壽矣。」中醫常常強調治未病,無病施灸可以提升正氣,增強人體免疫力。
艾灸的使用注意
1. 孕婦、嬰兒慎用
2. 實證者、熱證者忌用
《醫學入門》說:「虛者灸之,使火氣以助元陽也;實者灸之,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;寒者灸之,使其氣復溫也;熱者灸之,引郁熱之氣外發,火就燥之義也。」
艾灸的熱氣可以溫通虛寒者的全身經脈達到溫補效果,但對於一些實證的病人,即邪氣過剩而正氣不虛,痰飲、水濕、淤血等病理產物堆積的證型,和一些熱證的病人如持續高熱不退、汗多口渴、便秘等症狀者則忌用,否則就會補之則過,體內病理產物鬱結化熱而成熱邪。
因此,進行艾灸前應詢問醫師有關自身情況,再聽從醫師意見進行治療。